
稻盛和夫《活法》分享
冷毅斌 2022年04月08日
今天原计划是分享《干法》,临时改为《活法》,干法是价值观,活法是人生观,所以先分享《活法》。
稻盛和夫先生是我最崇拜、最敬佩的企业家,其实他远远超越了企业家的高度。他的书,我应该是看的第六次。对我而言稻盛和夫的书,就像《圣经》对于基督教徒一样,他的每一句话,我都用心去理解。这本《活法》如果用心去理解,其实很简单,每句话你都能听懂。如果你把它当企业经营的圣经来看,每一句话都是需要你用心去体会,甚至去膜拜的。
看了稻盛和夫的书,我感觉就被他的书给洗脑了。书里面大家看到的是文字,你认为它是信息,其实不是,它是智慧。读着读着,突然开悟,智慧就来了。创业这么多年,包括在我没有创业之前,我就喜欢读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书,在我心目中,稻盛和夫就是像神一样的存在。
分享稻盛和夫先生的书,其实也想告诉大家,你认为你能理解的东西,你可能真的没有用心或者用意去理解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。一句话、一个常识,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,对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。很多人从脑袋层面去理解一句话,这是没有意义的。这个世界上最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什么事你都用脑袋去理解,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事是你用心去领悟,甚至于你犯的错误、吃的苦、受的累、受的折磨,都可以用心去领悟。
分享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书,其实是用我创业这么多年的经历来印证和分享。你如果想去做经营,根本不用去看太复杂的、讲技巧性的、商业模式的书,把稻盛和夫老先生的书看了就足够。说实在话,你看100套书不如把稻盛和夫的一套书看100遍。
我先把稻盛和夫先生的生平介绍一下。稻盛和夫先生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儿岛,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,这是一个地方性的、最普通的一个大学。1959年在他27岁的时候创办京瓷。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,相当于中国的移动通信,这两个企业都进入了世界500强。2010年,他出任日本的航空会社,当时日本的航空公司亏得很厉害,已经资不抵债了。时任日本首相的鸠山由纪夫亲自拜访,去他家里把他请出山,当时他已经是78岁的高龄了。他只用了2年的时间就让日航盈利了,并且成为当时全世界航空领域利润最高的公司。稻盛和夫只用了2年的时间就让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起死回生,所以大家称稻盛和夫“经营之圣”。(日本共有4个经营之圣:松下创始人--松下幸之助、本田公司创始人--本田宗一郎、索尼创始人--盛田昭夫、稻盛和夫)
“经营之圣”是别人对他的尊称。很多人都非常崇拜他,海尔的张瑞敏在学习他,华为任正非说:“我跟稻盛和夫相比,我差远了。”任正非在稻盛和夫面前说话的时候非常尊敬和谦卑的。
书里面展现他的内心深处,给人的一种状态,非常谦虚,每天自省,他是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在做事业。他65岁时候出家,出家的那个时候开悟,我觉得他早就开悟了,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。

读书分享:所有美好的结果都是我们互相吸引过来的
世事难随人愿。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,我们无意中就会产生这种看法。因为我们有“事不遂愿就是人生”的想法,才导致了“事不遂愿”的结果。因此,不如意的人生,就产生于你自己消极的想法。我来解释一下,王阳明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你内心产生一个想法导致的,他完全把客观的东西全撇开了。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认为这个结果不随人愿,是因为外在各种客观的困难,他从来没认为是他的主观的意志导致了结果的发生,并且这些结果往往是不好的结果。按我们现在一般人的标准来看,他是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者。
人生需要理想支撑。 如果人生没有理想支撑,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。一叶扁舟如果在大海里面飘荡,有风平浪静的时候,也有狂风暴雨的时候,有波澜壮阔的时候,也有历尽沧桑的时候,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目标,有一个灯塔,给人生一个方向。
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--- 一条人生法则 。何为法?主导你做一切事情的一个最顶层逻辑的东西称为法,人生法则基本上已经变成他一辈子、他的一生的人生观了。他们认为人生是“心不唤物,物不至”,认为“心可唤物”的,这个大家又会认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。
“心不唤物,物不至” 。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,许多成功哲学都这么强调。从我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,我把“心不唤物,物不至”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。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,才能将它呼唤到可实现的射程之内。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。换句话说,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愿望会不断的在其人生中出现。因此要想做成事情,首先要思考“要这样!必须这样!”,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,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“心为何物”? 曾仕强老师说过,心其实是能量。我们说到能量的时候,可能会认为发光、发热、有气,还有功能,那是能量。那其实只是能量的形式,不是能量的本质。能量的本质是什么?我们可以用它的属性来解释它的本质。能量的属性就是它有正负极的互相吸引,能量场是有吸引力的。
举个例子,小到电子、原子它的运行法则是非常精细的。电子围绕质子转,质子核可以分为中子和电子。一个小到原子的物质,它都是正负能量互相吸引运转的。分子也是一样的,更大的物质都是能量互相吸引结合性在一起的。天体中地球围绕太阳转,月亮围绕地球转,大家说是不是靠吸引?我们说的小到原子是吸引力,大到天体上也是吸引力,中间的一切实物是靠吸引力。所以说吸引力是能量场的一个天然属性。
吸引力法则是一个宇宙法则。 我们人和人之间到底有没有吸引力?好像你解释不清楚?你跟谁结婚,有人说是靠缘分,我告诉你其实是你吸引过来的。跟谁一起共事,是吸引力吸过来的,你遇到什么好事、坏事、磨难的事都是循环的,只是你觉得这是事物,这不是物质,也不是能量。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事物,它是一种“相”而已。“相”是能量的一个投影。这个能量的投影,都是被你吸引过来的。人和人之间怎么有吸引力呢?人和事之间怎么会有吸引力呢?我告诉你,吸引力法则是一个宇宙法则,它不分人、事、物,不分你、我、他。这个世界只有物质和能量的信息存在,物质都只是一个“相”,或者是能量的一个“态”。如果把生命这个心,比如能量,就有能量场。这个能量场它是有吸引力的,这是它的一个能量的法则。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叫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,若为自由故,两者皆可抛”。“自由”也是能量的一个属性,能量是会自由扩散的。所以人追求的自由其实是能量的属性。
心是人体的一个能量场,一定在你身上。 有没有人说“我没有心的”?估计没有人会说自己没有心,人是一定有心的。你的生命是一种能量,体现在你的心,身体只是一个装置,是运输储存你这个能量的。人作为一个循环体,呼吸、血液循环是可以锁住能量的。我们要认识心有能量,你产生个念头,他就吸引过来了。你不相信你的心有这种能力,或者是你的心的能量不够,就吸引不过来。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,凡是那些很消极的人,他都是做不好事的。很消极的人,天生抱怨,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在抱怨,觉得他在讲道理,他无形地把一些不好结果带来。心是可以唤物的,刚才讲心是能量,他有吸引力,吸引你自己的思想对应的“相”或事物过来。
正念和妄念 。“心”想什么和“脑”在想什么是两个概念。脑在想是妄念,心想什么是正念。大家有很多愿望:打麻将赢钱、找到一个女朋友或者找到一个老婆、要生个儿子、让妈妈去拜文殊菩萨保佑高考中榜、希望我长得越来越帅、越来越漂亮、赌博赢个上百万去买房子。想想这里面有哪些是正念,哪些是妄念?
想生孩子,希望能够好好怀上,这是最有心的,但是说要怀个儿子就是妄念了。打了好多年的光棍了,希望能谈个女朋友,这是正念。但希望找个美女,这是妄念的。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愿望是正念还是妄念。菩萨能分辨出你到底是正念还是妄念,一般正念都会帮你实现。你认为对你自身有意义,但是对别人有害的愿望,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,所以心不唤物。
能量场它是有吸引力的。 每一个人的生命它都是一个能量场,只是能量强和弱的区别。自身之心唤物的速度越快,能量越强大。心越静的人,他心唤物的速度会越快。心可唤物,不是在忽悠。我们搞事业部制,模仿美的,美的已经超过了格力和海尔,发展非常快,我一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,我说我们要有一本书能学学就好了,就这么一个念头。后来我带着郭海滨一起去武汉凯胜拜访市场。去他那里,吃饭本来他们老板说付钱,结果我们就把单买了,他觉得很不好意思,请我到办公室坐一坐,聊一下。他说冷总你今天抢着把单买了,到我这来,我就送你两本书,知道你喜欢看书。其中有本书就是讲美的老板何享健如何做事业部制的,心唤物至,我身边有很多这种故事。
水库式经营管理 。在日本经常会有一些大企业的老板去讲公开的经营管理课,有一次稻盛和夫去听松下幸之助的一个公开的演讲,听松下幸之助讲了很多,其实就讲了一句,他说企业要建一个水库,不要卯吃寅粮,也不要有多少利润把它花掉,企业永远要有个水库。担心未来,比如说收成好、收成不好,外部的市场环境不好或者好,好的时候把钱都花了,不好的时候拿什么去抵挡这些市场的困难,所以要建一个水库。很多企业家就听着不耐烦,就觉得你在讲啥玩意,很多人交头接耳埋怨松下幸之助,说实现水库式经营,那太难了,现实做不到,怎样才能做到?如果不教我们具体方法会有什么用?就像很多人只是希望授人以鱼,不希望跟他讲方法论,直接给我结果,直接给我确实可行的东西。松下幸之助的意思是什么,做企业就是要去把这个水库干出来,而不是有水就把它迅速花掉,这个水库永远建不起来。我们在任何时候,虽然目标没有实现,理想没有实现,但是你要去追求它,只有追求它你才有可能实现。只有稻盛和夫听明白了,稻盛和夫先生说,他们储备的现金流,所有的员工不干活,发3年的工资没问题。他们的水库已经建得非常大,这也是告诉我,不要盲目地去负债,或者说盲目地扩大,或者说盲目地把你的负债率提升,要建一个水库。稻盛和夫的经营思路是非常稳健的,他说你必须得这么想,很多人建水库想都没想,只想要赚钱,但是他想到的赚钱要建一个水库。水库经营本身表达的是企业要有理想,这个理想会被你吸引过来。
睡也想,醒也想,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。这句话我非常非常理解,我其实自己也在做,当一个人真的很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,必须持续地去想这件事情。创业这么多年,在做一件事情之前,我就是反复想、持续地想。其实人想件事情不难,难的是你持续地,特别是抱着强烈的愿望去想,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“心”它是一个能量场。这个念头或者你的愿望就像宇宙发出一个信号,先是一个能量场或者是发射塔,然后这个信号发出去,可能你的能量场还没有到达,信号就消失了,而你持续强烈的愿望就像你持续强烈的发射这种信号,接收到你信号的,会被你吸引过来。所以持续强烈的愿望就是一定要让你的能量这个wifi信号不能断。你的愿望如果不完整,它是不能实现的。只有一个信号在持续地发射,它下载的东西才能持续完整,所以持续强烈的愿望很重要。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,方法也不会来,成功也不会来。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,这一点最重要。这种愿望成为起点,最终能实现。一个人的人生和他内心描绘的蓝图一样,愿望是种子,愿望在人生扎根、长茎、开花、结果。种子是一切的开始,是最重要因素。持续的、强烈的愿望,就是种子,就是一个发射的信号。
我现在想想,当初创业有一个持续强烈的愿望,让你吃不下、睡不着、夜不能寐,最后才能真正的实现。像很多小孩读书,读不好就是放弃。我们在座的人都是当初有强烈的愿望,想考上大学,天天老师逼着你,父母逼着你,自己强化自己的这种愿望,目标就能够实现。大家有这个愿望,其实目标没有那么好,人和人其实很多时候拼的是“愿力”,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是愿力。如果没有愿力,就被命运限制,有愿力以后,它会改变你的人生。所以要有愿力,佛学的愿力,在现实我们叫它理想或者叫愿望。
“非同寻常的、强烈的愿望”。 愿望要变为现实,普通程度的、随便想想的愿望是不够的,必须是“非同寻常的,强烈的愿望”。稻盛和夫讲很多话,重点强调的就是“非同寻常的、强烈的愿望”。“如果能那样该多好”这种淡然的,可有可无的,不迫切的愿望不行。只有从心发出来的、有能量加持的,才是真正叫愿望,用脑袋发出来都叫一闪而过的妄念或者念头。愿望的强烈程度促使你睡也想,醒也想。一天24小时不断地思考,透彻地思考,这个信号塔不断地发射,最后接收方会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个愿望。“从身上某处切开留出来的不是血,而是这种‘愿望’”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好。抱着这样的愿望,聚精会神地、一心一意地、强烈而透彻地进行思考,这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。我当时看稻盛和夫先生的书,基本上就照着他做。很多时候人的想法会有很多,这个想法、那个想法,偶尔会有一个坚定的想法,又时时否定自己,觉得这有困难,那有困难,这是干不成的。
愿望的正面高度越高,实现的成就越高。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,有的成功了,有的失败了,他们的区别在哪里?人们立即会说那是因为运气,因为命运,但是我却认为,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、深度、热度、大小程度上的差异。高度就是你的愿望是讲正念。周总理说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当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。毛主席“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而奋斗”当上了主席。愿望的正面高度越高,实现的成就越高。我们的意愿对我们的愿望一定要志同道合,一定不是为个人意志而生的意愿,而是利益大众、利益社会、利益全球生态、利益整个人类命运,甚至超越人类,那你的高度会更高,成就也就越大。
我们的愿望一定是要有一个利他之心的创业。 你的愿望的高度越高,你的深度越深,你强烈地渴望去达成这个事,这些决定了你能不能把你的这个愿望实现。成功和失败是体现在你的愿望的高度、深度,如果高度缺失十有八九会失败。为什么这么讲?这个市场就这么大,你挣的钱必然会有另外一个人挣不到钱,大家在这里面干的时候,就一定不是一个双赢的,一定是如何在有限市场做。做一个产品,要让我的客户更节省、更方便、更快捷,对环境更有环保、对自然依赖更小,对人体伤害更小。你再去观察市场,你会发现你的愿望的高度在别人之上,你真的能超越这个市场竞争,我们在战略高度上打击,那根本不叫竞争。所以说,我们的愿望一定是要有一个利他之心的创业。
己欲达达人。 创业就说我有团队、我有技术、我有平台、我有政府关系,我能搞企业,你的初心或者说你的愿望只是盯着挣钱,所以就会失败。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有更高的一个愿望,是正念,是利他。你想成功,你先要让别人相信你,让客户成功,你的产品让客户的价值更大,你的产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。己欲达达人,就这个意思。
知行合一才是真信。 人和人差别就在你到底信什么,这个很重要的。有人不赞同,不信这个持续的高度、深度的愿望,能够帮你成功。不信就会失败,就这么简单。现实没有什么难的,就是相信最难。真正相信的话,你一定去干。你理解上的相信和你干的是另外一回事,知行合一才是真信。
一定要把正的东西变成潜意识。 必须持续地抱有不同寻常的、强烈的愿望,渗透到潜意识中去。这个潜意识和显意识怎么来讲?不会开车的时候,过红灯赶紧踩刹车,完全是显意识在控制,一旦这个显意识过程变得很熟练了,就会变成潜意识里面去。在开车的时候打开什么,不需要什么,一气呵成,行云流水。前面红绿灯,一脚踩下去了,停住了;旁边突然刹个车,方向盘不用打,轻轻地点刹车立马就停了,就是潜意识指导你的行为,比显意识要强很多倍。从这里看出来潜意识是绝对执行你的想法和愿望,显意识还会受很多的认知杂念影响,但潜意识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,都是绝对执行,所以一定要把正的东西变成潜意识。
过度担忧,胆怯的事情就会发生。 平时我讲什么事我丈母娘就特别担心,有一次在电话里听到我们家韩老师打个喷嚏,就一天一个电话,你是不是感冒了?感冒好了没有?结果她这个感冒就是一直都好不了。有时候我们家的韩老师也会感染,孩子本来就是打个喷嚏流鼻涕,不得了,赶紧上医院,赶紧买药,我说你别管他,我们小时候都这样,你越管越麻烦。这种担心就是过度担忧,只要过度担心你就变成一个没有自信的人,变成胆怯人,你胆怯的事情就会发生,真的会变成现实。
相信自己能干成,强烈的愿望,最终可以把这个事儿吸引过来。 在企业经营里,特别需要开展新事业,要开发新产品时,用头脑思考一下,多数人的判断是 “这很难,不大可能成功”。如果一味顺从这种“常识性”的判断,那么“可能”也会变成“不可能”。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的事情,不可或缺地首先是“强烈的愿望”。这里我讲个例子,记得我们巴菲尔刚创业的时候,第二年成立了伊莱瑞特,其实那个时候有几个同行企业已经做得非常大了,销售额一个月就超过500万。我们刚做的时候,一年才只有20万销售额,当时谭玉星特别羡慕他们公司,就天天都觉得他们干的什么都是最好,他们做的产品最好,他们的营销特别好,他们的网站是最牛的,他们的包装也是最牛的。我就跟谭玉星说总有一天我们会超过他们的。用脑袋在思考问题,是用常识性在做判断。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变化发展的,你不要认为它不可控,它被你吸引过来,有你的新的能量,你的愿望又是强烈的,它就是可控的。相信自己能干成,强烈的愿望,最终可以把这个事儿吸引过来。
偏执狂才能成功。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,首先要达到“痴狂”程度的强烈愿望,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,朝着目标奋勇前进。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,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。有本书叫《偏执狂才能成功》。偏执实际上是指愿望非常强烈,因为很执着,不是为个人,他的公司会越来越好。企业在一段时间里竞争压力非常大,做决策的时候非常艰难,力挽狂澜的人往往是有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,很多时候,如果说你没有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,不可能做成很大的事。
将要实现的状态以“彩色”在头脑中呈现。 事业成功的母体是强烈的愿望。只有强烈的愿望才叫母体,才能产下或者生产出你的成功果实。有人会把它贬为“精神论”。但是持续地思考、彻底地思考,你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前,就已经看见了“结果”。大家记住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已经看见了他的结果,很重要。就像我说“有一天我们会超过他们的”,我看到了他们在我们面前是什么样,才敢说。大家要有这种“看见”的能力。雷军在做小米的整个场景,包括家具场景的时候,他是已经看到这些场景了。包括稻盛和夫,他在做第二电电株式会社(类似中国的移动通信)的时候,他已经看到了整个日本未来的移动通信,上面要加个基站,基站他都想好沿着日本的新干线盖。在新干线的高铁旁边建柱子、基站的时候,是要跟政府部门去谈的,是很难的。他们在做这个事儿的时候,是把这个蓝图先想象出来,在日本的4个岛要建多少基站,每个基站怎么排布线路,全部算出来,然后把它进行彩色化,所有东西都在他的推演里面,一步步就实现了。他要思考、要推敲,在这个过程中,通向成功的道路变得非常清晰。
不把所有的路径推演一遍,就不做决策。 创业这么多年,大家认为我是在做方向,不是的。光看到方向没有意义,所有的细节要推敲清楚,然后变成一个很现实的、立体的、甚至彩色的蓝图。我做决策时候,不把所有的路径推演一遍,就不做决策。一定要懂细节,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如果你不把细节推演出来,你去做,心里是没底的。不管你做什么事,一定要把你要到达的目的地和路径反复地推演,最后你才能做成功。就像建个房子一样,打框架、挖地基、走电、设置水管、建厕所,未来打的家具和尺寸,全部是一体的。只有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了,再去做的时候就会很快,并且真正可能重现你脑袋里面想的东西。
其实很多的偏执狂,就是死抠这个东西 。这个故事也很有意思,京瓷有一个名牌大学出来的研发人员做了个产品,稻盛和夫只看了一眼,就冷冷地说了一句“不行”。研发人员很不服气问:“为什么不行!这个产品的性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啊。”稻盛和夫说:“不对!我期待中的是更高水平的产品,首先颜色就太暗淡。”研发人员说:“你也是技术出身,什么颜色不好,请不要讲这种带情绪的话。这是工业品,请给予科学的、合理的评价。”稻盛和夫说:“不管情绪不情绪,我原来头脑里看见的就不是这种灰暗的陶瓷。”因此不行,命令他们重做。不管怎么说,做出来的东西与事先想象中看到的东西有明显的差距——虽然仅仅是外观上的差距。这就有点跟乔布斯一样,产品只要不好,他根本不用。他脑袋里有一个看见的东西,你是工程师,你要把它实现,他只管你们做的东西更符合他脑袋里想象的东西。其实很多的偏执狂,就是死抠这个东西。很多时候这也可以,那也可以,最后到客户那就pass掉了,你会发现我们都不行。你看见的东西,是有一个非常立体的形象的东西在你面前,就像乔布斯最早搞的苹果4,他需要把以前的手机全部颠覆掉,他就一个按键一个按键地想象。但是要实现这一个按键,里面要解决很多很多问题。很多时候做管理做到后面你会发现不是理性,相反做判断是感性的。只有感性的东西,甚至直觉判断的东西才是有生命的,理性的东西它都是权衡出来的,是现实条件和现实困难的调和,它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东西,理性做出来的东西达不到感性的需要,所以感性的东西我不管你怎么做,一定要实现它。
以“完美无缺”的状态出现 。要敢于制定很高的合格线,然后反复思考推演,在头脑里让理想和现实完全重合。事先能以“完美无缺”的状态出现,就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、出色的成果;相反,事先形象模糊的事物,即使做出来,也达不到“完美无缺”,这是我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的事实。事先就是一个清晰地看到的实物,最后一定能实现。不管是做事业还是做产品,还是做其他的任何事情,能够清晰看到的事物,最后一定能以完美无缺的状态出现。我们在策划一个项目也好,想做一个事情也好,一定事先要清晰地看到。当你没有清晰看到的时候,说明你思考还不够极致,或者说在细节里面可能还没有想清楚。就像家具买来了,组装半天发现组装错了,只能拆了重新装。正确路径是什么?你一定把所有部件全部摆在这,去看这是什么样子的,然后在脑子过一遍,是怎么组装的,后面自然就组装的好。做事情也是一样的,一定要在脑子里面清晰看见,清晰看见的一定能实现。
如果能清晰地看到你的愿望,一定能达成,一定能成功。 事先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,让他们在头脑里行成清晰的印象,那么,毫无疑问,事情就一定能成功。你事先能“看见”的东西就能做成,“看不见”的东西就做不成。如果你祈祷要做成某件事,你就把它变成强烈的愿望,一直思索到你能清晰地“看见”这件事成功的印象为止。你想要做成某件事,产生这种愿望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证据,证明你具备将这种愿望变为现实的潜在力量,人们不会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,不会产生超越自身素质的、不切实际的愿望。所以,如果你自己能够描绘成功的过程和情景,那么你的成功的概率就极高。闭上眼睛想象成功的景象,如果在你头脑里面形成清晰的、符合逻辑的印象,那么你就一定能成功,你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。
马云当初说“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,淘宝在马云心目中已经有一个了清晰的蓝图,刘强东做京东的时候,他心中也有他的蓝图。马云就看不起京东,蛮土的。认为互联网企业做的是在线商城,本身还没挣到钱,还要去建物流体系,是作死。马云说的这种话,是马云心中没有看到刘强东心中的蓝图。以前我们也相信马云说的都是对的,但这次出了偏差,跟京东是对手没有关系。刘强东心中的蓝图清晰了,你颠覆不了,你的判断是你的判断,别人的判断那是看到了清晰的蓝图。这个世界上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,如果有的话就是这句话:能在你心目中描绘实现它的形象,就能成功。每一个成功都是不能复制的,马云不能复制刘强东,刘强东不能复制腾讯,腾讯不能复制拼多多。每个企业难处不一样,你怎么去复制?只要复制就是大脑做事,不能帮你成功。
乐观的思想。 每当要开展新的、难度大的工作时,就不找那些头脑聪明、却将聪明头脑用于悲观分析的人商量,而找一些理性不足、感性有余的人商讨。在事情构想的阶段,恰好需要这种由乐观派营造的乐观气氛。悲观分析的人,反正我说什么,他就开始泼冷水,当然我不是怕别人泼冷水。我们首先去做,而不是还没有做,就把问题先悲观上了。我们可以把最坏的东西考虑到,在思考方案的时候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,进行仔细、慎重的分析。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是悲观主义者,但是我是乐观主义者。同样在做事情的时候,你如果是一个悲观者,对不起,那这个结果就是失败。但是你有强烈的愿望,你的愿望是正念的,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,这就是乐观的思想。
所谓勇气 。不管什么事业,能成功的必然与众不同。缺乏以小心、谨慎、周密为基础的所谓勇气,不过是蛮勇而已。我们做决策的时候,十有八九要小心谨慎,逐一去推敲。这些不是优柔寡断,优柔寡断是所谓的决定做了不敢执行,或者执行时犹豫。你在做决策之前,各种来回地推演,来回地犹豫,那不是缺乏勇气,但只要你确定方向后还在犹豫,那叫缺乏勇气。
人生随人的心态的变化而变化。 这个原则是我在痛苦的煎熬中领悟的。实际上我的人生曾遭遇一系列的挫折。在反复的挫折中,我逐渐有了一种领悟,所有一切苦难都是由我自己的心态所引起的、所招致的。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自作自受,你怎么可能还怪别人?你的心起的动念在于因,那个果在自己身上受,这叫自因自我受。既然自因自果,那还跟别人有什么关系。别人只是一个外人,他不会起决定作用。人为什么很浮躁,因为自己心很浮躁;人为什么很紧张,因为你在担心就会紧张。别人把你的车刮蹭了,很生气,一生气血压升高,就是脑溢血。你也可以不生气,就不会脑溢血,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。你自己要生气,就怪不得别人,什么都不要怪。我们一定要有心胸,这个世界没有怪这个怪那个,要怪就怪自己,都是自作多受。“一切的苦难都是由我的心态引起的”,这个是稻盛和夫先生说的。如果是个高僧大德讲你不一定相信,但是稻盛和夫这么高成就,已经开悟了,他说的话你要记住,要身体力行。
今天结尾这句话:“所有一切的可能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所引起来,所招致的,所有美好的结果都是我们互相吸引过来的”。
我们下次分享稻盛和夫的书的时候,我们把“正念”定下来: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。好,我们下回分解。